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33843-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速率为千兆比特的,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设备的系统配置、

测试参考点及该设备的OLT/ONU
线路传输光接口、网络侧接口和用户侧接口、传送性能、功能、网管、

设备安全等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 EPON 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11—2001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4760—1993 光缆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方法

GB/T 17618—1998 信息技术设备 抗扰度 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29229—2012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技术要求

YD/T 751—1995 公用电话网局用数字电话交换设备进网检测方法

YD/T 1034—2013 接入网名词术语

YD/T 1098—2009 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 边缘路由器

YD/T 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 1156—2009 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 核心路由器

YD/T 1240—2002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设备

YD/T 1250—2003 接入网测试方法—基于ATM 的无源光网络(A-PON)

YD/T 1532—2006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测试方法

YD/T 2278—201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IEEE 802.1ag—2007 局域网和城域网 虚拟桥接局域网
修正5:连通性故障管理(Locla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Amendment 5: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IEEE 802.1D—2004 局域网和城域网 媒体接入控制(MAC) 桥[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edia access control(MAC)bridges]

IEEE 802.1Q—2005 局域网和城域网 虚拟桥接局域网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IEEE 802.1X—2004 局域网和城域网 基于端口的完了接入控制(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Port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IEEE 802.3—2008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
第 3 部 分:CSMA/CD 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范[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GB/T 33843—2017

layer specification]

IETF RFC 2544 网络互连器件的基准方法论(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

nect devices)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YD/T 1034—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SL2+: 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 plus) BER: 比特差错率,误码率(Bit Error Ratio)

DBA: 动态带宽分配(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EPON: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R: 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

IGMP: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P: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LLID:逻辑链路标识(Logical Link Identifier)

MAC: 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GCP: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LM: 多纵模(Multi-Longitudinal Mode)

MPCP: 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 Control Protocol)

ODN: 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LT: 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

OMA: 光调制幅度(Optical Modulation Amplitude)

ONU: 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

ORL: 光回波损耗(Optical Return Loss)

PMD: 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PON: 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

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RMS: 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IN:相对强度噪声(Relative Intensity Noise)

SCB: 单拷贝广播(Single Copy Broadcast)

SLA: 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M: 单纵模(Single-Longitudinal Mode)

SMSR: 边模抑制比(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o)

T-CONT: 传输容器(Transmission Container)

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DM: 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

TDP: 发射机色散代价(Transmitter and Dispersion Penalty)

UDP: 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VDSL2: 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

VLAN: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GB/T 33843—2017

VoIP:IP 话音(Voice over IP)

4 系统参考配置及测试参考点

4.1 EPON 系统参考配置

EPON 系统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
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 (ONU) 和光分配网络(ODN)
组成,为单纤双向系统。网管系统仅管理 OLT 及 ONU, 不涉及 ODN。

本标准中的测试涉及 OLT、ONU 设备及其操作维护管理功能。

style="width:7.92708in;height:4.44722in" />

用户侧接口

说明:

IFpov——PON 的专用接口;

S ——参考点;

R —— 参考点。

1 EPON 系统参考配置示例

4.2 EPON 测试参考点

EPON
系统参考配置图1中,光发射信号定义在连到发射机的光纤输出端(参考点S)。
如果没有 特殊规定,本标准中所有发射机测试都在S
处进行。光接收信号定义在连到接收机的光纤的输出端(参

考点R)。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接收机测试都在 R 处进行。

EPON 设备测试点分为4个部分:

a) 网络侧接口:EPON 与业务节点间的参考点;

b) 测试点S:紧靠在发射机(OLT 或 ONU) 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

c) 测试点R: 紧靠在接收机(OLT 或 ONU) 光连接器前的光纤点;

d) 用户侧接口:EPON 与用户终端或其他用户侧设备间的参考点。

5 0LT、ONU 线路传输光接口的特性测试

5.1 平均发射功率

5.1.1 0LT 下行平均发射功率

5.1.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图中图案发生器起到产生图案为伪随机序列的信号的作用。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10.32673in;height:1.80664in" />S

光功率计

2 0 LT/ONU 发射功率及 OLT/ONU
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测试配置

5.1.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搭建测试配置;

b) 在 OLT 的网络侧接口接上图案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

c)
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射功率。

5.1.1.3 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1要求。

1 平均发射功率(下行)

方向

参考点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dBm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dBm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2

-3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7

2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7

2.5

注:平均发射功率是发射机耦合到光纤的伪随机数据序列(长度为127)的平均功率在参考点S上的测试值。

5.1.2 ONU 上行平均发射功率

5.1.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和图4。

style="width:11.43326in;height:1.91994in" />OLT

S

突发模式

光功率计

3 0 NU 突发模式发射功率测试配置(基准测试法)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11.55991in;height:3.81986in" />OIT

S

1:2

分路器

被测设备

ONUJ

图案

发生器

光示波器

示波器 光/电转换器 光功率计

4 0 NU 突发模式发射功率测试配置(替代测试法)

5.1.2.2 测试步骤

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步骤分别如下:

a) 基准测试法:ONU
工作在突发模式下,可按图3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
光功率计测试 ONU 的平均发射功率;

b) 替代测试法:ONU
工作在突发模式下,可按图4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射功率
Pi,断开光功率计连接上示波器,测试 ONU 总的发送周期 T₁
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 T₂ , 则 ONU 的突发模式平均光功率为 P,
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定义见式(1)。

P=P₁+10log₂T/T₂+P₂ ………………………… (1)

式中:

P— 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₂— 1:2 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T:— ONU 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T:— 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s)。

注:1:2光分路器在使用前需进行插入损耗校准。

5.1.2.3 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2要求。

2 平均发射功率(上行)

方向

参考点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dBm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dBm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4

-1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4

-1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4

0

5.1.3 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

5.1.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

GB/T 33843—2017

5.1.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搭建测试配置;

b) 如有必要在 OLT 的网络侧接口(或 ONU
的用户侧接口)连接图案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

c) 测试 OLT 时,通过网管控制台使OLT 的激光器关断;

d) 测试 ONU 时,正常工作时,断开 OLT 与 ONU 的连接即可使 ONU
的激光器关断;

e)
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光功率值即为发射机关断
时的平均发射功率。

5.1.3.3 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3要求。

3 平均发射功率(关断)

方向

参考点

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最大)/

dBm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39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45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39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45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39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45

5.2 激光器工作波长

5.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style="width:8.65333in;height:1.81324in" />S

光衰减器

5 0 LT 激光器工作波长测试配置

style="width:12.06042in;height:3.00694in" />

6 0 NU 激光器工作波长测试配置

GB/T 33843—2017

5.2.2 测 试 步 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分别按图5、图6搭建 OLT 和 ONU 的 测 试 配 置 ;

b)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

c) 调整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找到并读出主模中心波长。

5.2.3 预期结果

主模中心波长应满足表4的指标要求。

表 4 EPON 系统激光器工作波长

方向

参考点

波长范围/nm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1480~1500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1260~1360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1480~1500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1260~1360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1480~1500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1260~1360

5.3 MLM 激光器的最大 RMS 谱 宽

5.3.1 测 试 配 置

测 试 配 置 见 图 5 和 图 6 。

5.3.2 测 试 步 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分别按图5、图6搭建 OLT 和 ONU 的测试配置;

b)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c) 定义积分区边界λ和λ2,通常选取光功率下降20 dB 的点对应的波长为λ和λ2;

d) 计算最大均方根谱宽 σm s, 定义见式(2)。

style="width:4.97991in;height:0.63338in" /> ………………… (2)

式 中 :

λ。 —— 中心波长,单位为纳米(nm);

λ₁— — 光功率下降20 dB 的第 一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λ2 — — 光功率下降20 dB 的第二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λ — — 光波长,单位为纳米(nm)。

5.3.3 预 期 结 果

具体指标见表5、表6、表7。

GB/T 33843—2017

5 1000BASE-PX10-D 和1000BASE-PX10-U
发射机频谱限制(MLM 激光器)

中心波长/nm

RMS谱宽(最大)/nm

RMS谱宽,当ε≤0.115(参考值)/nm

1260

2.09

1.43

1270

2.52

1.72

1280

3.13

2.14

1286

3.50

2.49

1290

2.80

1297

3.50

1329

3.50

3.50

1340

3.50

2.59

1350

3.06

2.41

1360

2.58

1.76

1480~1500

0.88

0.60

注:ε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6 1000BASE-PX20-D 和1000BASE-PX20-U
发射机频谱限制(MLM 激光器)

中心波长/nm

RMS谱宽(最大)/nm

RMS谱宽,当e≤0.115(参考值)/nm

1260

0.72

0.62

1270

0.86

0.75

1280

1.07

0.93

1290

1.40

1.22

1300

2.00

1.74

1304

2.50

2.42

1305

2.55

2.50

1308

3.00

1317

1320

2.53

2.20

1321

2.41

1330

1.71

1.48

1340

1.29

1.12

1350

1.05

0.91

1360

0.88

0.77

1480~1500

0.44

0.30

注:ε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GB/T 33843—2017

7 (1000 BASE-PX20+)-D 和(1000BASE-PX20+)-U
发射机频谱限制(MLM 激光器)

中心波长/nm

RMS谱宽(最大)/nm

RMS频宽,当ε<=0.10(参考值)/nm

1260

0.72

0.62

1270

0.86

0.75

1280

1.07

0.93

1290

1.40

1.22

1300

2.00

1.74

1304

2.5

2.42

1305

2.55

2.50

1308

3.00

1317

1320

2.53

2.20

1321

2.41

1330

1.71

1.48

1340

1.29

1.12

1350

1.05

0.91

1360

0.88

0.77

1480~1500

0.44

0.30

注:ε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5.4 SLM 激光器的最大-20 dB 谱宽

5.4.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5.4.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5、图6分别搭建 OLT 和 ONU 的测试配置;

b)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c) 定义积分区边界λ₁和λ2,选取光功率相比最大值下降20 dB
的点对应的波长为λ₁和λ₂ ;

d) 计算最大一20 dB 谱宽σ-20,定义见式(3)。

σ-20=λ₂- λ ………………………… (3)

式中:

λ₁——光功率下降20 dB 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λ2——光功率下降20 dB 的第二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5.4.3 预期结果

-20 dB谱宽应满足表8要求。

GB/T 33843—2017

8 最大-20 dB 谱宽

方向

参考点

-20 dB谱宽/nm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1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1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1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1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1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1

5.5 SLM 激光器的最小边模抑制比

5.5.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5.5.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分别按图5、图6搭建OLT 和 ONU 的测试配置;

b)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c) 测出主纵模的功率M₁ ;

d) 测出最显著边模的功率M₂ ;

e) 计算最小边模抑制比SMSR, 定义见式(4)。

SMSR=10lg(M₁/M₂) ………………………… ( 4)

式中:

M₁—— 主纵模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M²— 最显著边模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5.3 预期结果

最小边模抑制比应满足表9要求。

9 最小边模抑制比

方向

参考点

最小边模抑制比(dB)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30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30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30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30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30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30

GB/T 33843—2017

5.6 发射机眼图

5.6.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7和图8。

style="width:11.50657in;height:1.75318in" />图案

发生器

被测设备

OLT

S

光衰减器

光/电

转换器

光示波器

滤波器

示波器

7 0 LT 发射机眼图测试配置

style="width:11.81389in;height:3.57361in" />

8 0 NU 发射机眼图测试配置

5.6.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分别按图7、图8搭建OLT 和 ONU 的测试配置;

b) 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转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

c) 测试 OLT
时,调整示波器,根据线路速率调出相应的模框,获得稳定的波形,并由人工调整或
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模框之间位置最佳;

d) 测试 ONU 时,调整示波器,使示波器能够锁定突发信号;

e) 按照模框参数记录相应的数值。

5.6.3 预期结果

发射机的眼图模板如图9所示。示波器视图应满足眼图模板。眼图指标应符合表10。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5.54663in;height:5.80668in" />

9 EPON 发射机眼图模板

表10 EPON 系统发射机眼图指标

方向

参考点

发射机眼图定义{X1,X2,Y1,Y2,Y3}(UI)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5.7 消光比

5.7.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0和图11。

style="width:11.74666in;height:1.92676in" />图案

发生器

被测设备

OLT

S

光衰减器

光/电 转换器

光示波器

示波器

图10 0 LT 消光比测试配置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11.90069in;height:3.65347in" />

1 1 0 NU 消光比测试配置

5.7.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分别按图10、图11搭建 OLT 和 ONU 的测试配置;

b) 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转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

c) 调整示波器,获得稳定的波形;

d) 读出传号和空号的功率 P₁ 和 Po;

e) 计算消光比 EXR, 定义见式(5)。

EXR=10lg(P₁/P₀) ………………………… (5)

式中:

Po—— 空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₁— 传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7.3 预期结果

消光比应满足表11要求。

1 1 EPON 系统消光比

方向

参考点

消光比(最小值)

dB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6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6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6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6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9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9

5.8 发射光调制幅度

5.8.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2和图13。

style="width:11.3601in;height:1.85988in" />class="anchor">图案

发生器

被测设备

OLT

S

光/电 转换器

光示波器

示波器

1 2 0 LT OMA 测试配置

style="width:10.83334in;height:3.60668in" />OLT

S

1:2

分路器

被测设备

ONU

图案

发生器

光示波器

示波器 光/电

1 3 0 NU OMA 测试配置

5.8.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分别按图12、图13搭建 OLT 和 ONU 的测试配置;

b) 调整示波器,获得稳定的波形;

c) 读出传号和空号的功率 P₁ 和 P。;

d) 计算 OMA, 定义见式(6)。

OMA=P,-P ………………………… (6)

式中:

P。— 空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传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8.3 预期结果

OMA 应满足表12要求。

表12 EPON 系统发射 OMA 指标

方向

最小发射OMA/dBm

1000BASE-PX10-D

-2.20

1000BASE-PX10-U

-0.22

1000BASE-PX20-D

2.80

1000BASE-PX20-U

-0.22

(1000BASE-PX20+)-D

2.80

(1000BASE-PX20+)-U

-0.22

GB/T 33843—2017

5.9 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5.9.1 下行方向 ONU 的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5.9.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style="width:11.34722in;height:4.13403in" />

图14 下行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测试配置

5.9.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4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 ONU 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下行测试信号;

c)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
°,观察丢 包率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d) 断开点 R,将光衰减器的输出与光功率计相连,记录对应的接收光功率。
注:误码率与丢包率之间关系:丢包率=1- (1-BER)", 其中n 为帧长比特数。

5.9.1.3 预期结果

接收机灵敏度应满足表13要求。

表13 接收机灵敏度(BER\<10-12)

方向

参考点

接收机灵敏度(最大)/dBm

1000BASE-PX10-U

点S(OLT侧)

-24

1000BASE-PX10-D

点S(ONU侧)

-24

1000BASE-PX20-U

点S(OLT侧)

-24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27

(1000BASE-PX20+)-U

点S(OLT侧)

-27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30

GB/T 33843—2017

5.9.2 上行突发信号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5.9.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和图16。

style="width:11.66736in;height:2.96042in" />

图15 上行突发信号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测试配置(基准测试法)

style="width:11.12014in;height:4.78056in" />

1 6
上行突发信号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测试配置(替代测试法)

5.9.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5或图16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 ONU 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上行测试信号;

c)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9,观察丢
包率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d)
基准测试法:按图15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光功率计直接测试
ONU 的突发功率;

e)
替代测试法:按图16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接收光功率,将其值设为
P₁ ; 接好示 波器,测出 ONU 总的发送周期 T₁ 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 T₂ ,
则灵敏度为P, 定义见式(7)。

P=P₁+10log₂Ti/T₂+P₂ ………………………… (7)

式中:

P,— 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₂— 加入的1:2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GB/T 33843—2017

Ti——ONU 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T₂— 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s)。

5.9.2.3 预期结果

接收机灵敏度应满足表14要求。

表14 接收机灵敏度(BER\<10-12)

方向

参考点

接收机灵敏度(最大)

dBm

1000BASE-PX10-U

点S(OLT侧)

-24

1000BASE-PX10-D

点S(ONU侧)

-24

1000BASE-PX20-U

点S(OLT侧)

-24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27

(1000BASE-PX20+)-U

点S(OLT侧)

-27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30

5.10 接收机过载功率

5.10.1 下行接收端过载光功率测试

5.10.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5.10.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4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 ONU 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下行测试信号;

c) 调整光衰减器,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
°,观察丢包率基本稳定后 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d) 断开点 R, 将光衰减器的输出与光功率计相连,记录对应的接收光功率。

5.10.1.3 预期结果

接收端过载光功率应满足表15要求。

表15 接收机过载功率(BER\<10-12)

方向

参考点

接收机过载功率(最大)/dB

1000BASE-PX10-U

点R(ONU侧)

-3

1000BASE-PX10-D

点R(OLT侧)

-1

1000BASE-PX20-U

点R(ONU侧)

-3

1000BASE-PX20-D

点R(OLT侧)

-6

(1000BASE-PX20+)-U

点R(ONU侧)

-3

(1000BASE-PX20+)-D

点R(OLT侧)

-6

GB/T 33843—2017

5.10.2 上行接收端过载光功率测试

5.10.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和图16。

5.10.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5或图16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 ONU 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上行测试信号;

c)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减小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
°,观察丢 包率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d)
基准测试法:按图15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光功率计直接测试
ONU 的突发功率;

e)
替代测试法:按图16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接收光功率,将其值设为
P; 接好 示波器,测出 ONU 总的发送周期 T₁ 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 T₂ ,
则灵敏度 P 见式(8)。

P=P₁+10log₂Ti/T₂+P₂ …… ………………… (8)

式中:

P₁— 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加入的1:2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T— ONU 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T₂—— 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s)。

5.10.2.3 预期结果

接收功率应满足表15要求。

5.11 接收机反射系数

5.1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7。

style="width:8.89327in;height:1.82006in" />被测设备

OLT/ONU

图17 接收机反射系数测试配置

5.1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7搭建测试配置;

b) 调整光连续波反射仪;

c) 读出反射系数。

GB/T 33843—2017

5.11.3 预期结果

反射系数应满足表16要求。

表16 EPON 系统接收机的反射系数

方向

接收机反射系数(最大值)/dB

1000BASE-PX10-U

-12

1000BASE-PX10-D

-12

1000BASE-PX20-U

-12

1000BASE-PX20-D

-12

(1000BASE-PX20+)-U

-12

(1000BASE-PX20+)-D

-12

6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测试

6.1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网络侧和用户侧的接口要求见GB/T 29229—2012,示意图为图18。

style="width:10.30694in;height:3.00694in" />

图18 EPON 系统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示意图

6.2 GE 接 口

1000BASE-LX、1000BASE-SX 和1000BASE-T 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 YD/T
1141—2007 中第5

章的规定。

6.3 FE 接口

10/100BASE-T 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 YD/T 1098—2009 中第5章的规定。

6.4 10GBASE-X 接口

见 YD/T 1156—2009 中5.4 的规定。

6.5 E1 接口

E1 电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GB/T 7611—2001第6章的规定。

GB/T 33843—2017

6.6 Z 接口

Z 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 YD/T 751—1995 的规定。

6.7 Za 接口

所有用于Z 接口的测试方法也适用于 Za 接口。

6.8 ADSL2+ 接口

ADSL2+ 接口的测试方法见 YD/T 1808—2008 的规定。

6.9 VDSL2 接口

VDSL2 接口的测试方法见 YD/T 2278—2011 的规定。

7 传送性能测试

7.1 最大分路比和传输距离

7.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9。

测试在最大分路比条件下进行,最大分路比的测试应在所有支路全部同时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根

据 EPON 系统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分路比,确定采用以下规定的一种配置:

a) OLT 和 ONU 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 km,
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32;

b) OLT 和 ONU 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 km,
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32;

c) OLT 和 ONU 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 km,
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64。

style="width:10.58004in;height:5.00676in" />OONU₁

ONU₂

OLT 分路器 光跳线

ONTJ₃

ONU₂

网络分析仪/C1误码分析仪

图19 最大分路比和传输距离测试配置

7.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图19搭建测试配置,选择最大分路比,ONU~ONU,- 与 OLT 距离为0 km
(通过分路

器直连),ONU, 与 OLT 距离为10 km/20 km;

GB/T 33843—2017

b) 用误码测试仪或网络分析仪监视所有 ONU(ONU₁ ~ONU,)
是否能正常工作(对于 TDM 业

务,要求无误码;对于IP 业务,要求在 OLT 侧 PON
接口吞吐量的90%时测试,无丢包);

c)
如果所有通路都正常,则表明系统可以支持该分路,且系统在最大分路比下可以支持10
km/

20 km 的传输距离。

注:n 为最大分路比。

7.1.3 预期结果

全部 ONU 应能正常工作。

7.2 测距功能验证

7.2.1 测距范围

7.2.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0。

style="width:10.54668in;height:4.97992in" />ONU₁

ONU₂

OLT 分路器 光跳线

ONU₃

(NUa

网络分析仪

图20 测距范围测试配置

7.2.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0搭建好测试配置,使系统在最大分路比下工作,ONU₁ ~ONU, -1 与
OLT 距离为0 km (通过分路器直连),ONU, 与 OLT 距离为10 km/20 km;

b) 在所有 ONU 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在OLT 侧对各 ONU 分别测距;

c) 如果所有 ONU 都能正常测距,用误码测试仪或网络分析仪监视所有
ONU(ONU₁ ~ONU,),

能正常工作(对于TDM 业务,要求无误码;对于 IP 业务,要求在 OLT 侧 PON
接口测试无丢

包)。

7.2.1.3 预期结果

所有 ONU 能正常工作与测距。

GB/T 33843—2017

7.2.2 测距精度

7.2.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0。

7.2.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0搭建测试配置;

b) 对 ONU₃ 进行测距,记录测距值为b₁ ;

c) 在 ONU₃ 加入3 m 的光跳线;

d) 重新对ONU₃ 进行测距,记录测距值为b₂ ;

e) 去掉光跳线,再对 ONU。 进行测距,记录测距值为b₃ ;

f) 计算测距值的变化 \|b₂-b₁ \| 和 \|b2-b₃ \|。

7.2.2.3 预期结果

测距值的变化 \|b₂-b₁ \| 和 \|b2-b₃ \| 应小于等于16 ns。

7.3 N×64 kbit/s 数字连接及2048 kbit/s
通道性能测试

7.3.1 误比特率

7.3.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1。

style="width:10.46676in;height:3.87992in" />图案

发生器

误码

测试仪

2048

2048

kbit/s

OLT

kbil/s

ONU

ONU₂

分路器

ONU;

2 1 2048 kbit/s 通道误比特率测试配置

7.3.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1搭建测试配置(i>10), 在 ONU₁ 处 E1 通路环回;

b) 在 OLT 侧加最大吞吐量的IP 包作为背景流,ONU 侧的接收无丢包;

c) 图案发生器向 OLT 输入口送2048
kbit/s测试信号,用误码测试仪在相应的输出端口测试 误码;

d) 初始测试15 min 不出现误码,可以转入12 h 或24 h
的长时间测试;初始测试15 min 出现误 码,加测15 min,再出现误码,再加15
min,如还出现误码,则停止测试,查找原因。

GB/T 33843—2017

7.3.1.3 预期结果

误比特率为0。

7.3.2 传输时延

7.3.2.1 下行方向信号传输时延

7.3.2.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2。

2048 kbit/s ONU

style="width:11.18011in;height:4.88686in" />OLI 分路器

2048 khit/s

误码

测试仪

2 2 2048 kbit/s
通道下行方向传输时延测试配置

7.3.2.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2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 QoS, 让 E1 优先级最高;

c) 在 OLT 侧加 ONU 整机最大吞吐量90%的 IP 包作为背景流,ONU
侧的接收无丢包;

d) 图案发生器向 OLT 输入口送2048 kbit/s测试信号;

e) 测试并计算下行方向的传输时延。

7.3.2.1.3 预期结果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设备的网络侧接口到用户侧接口间 N×64
kbit/s数字连接及2048 kbit/s

通道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5 ms。

7.3.2.2 上行方向信号传输时延

7.3.2.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3。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11.13999in;height:4.71988in" />误码

测试仪

2048

kbius

ONU

OLT 分路器

2048 kbit/s

图案

发生器

图23 2048 kbit/s 通道上行方向传输时延测试配置

7.3.2.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3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 QoS, 让 E1 优先级最高;

c) 在 ONU 侧加最大吞吐量90%的 IP 包作为背景流,OLT 侧的接收无丢包;

d) 图案发生器向 ONU 输入口送2048 kbit/s测试信号;

e) 测试并计算上行方向的传输时延。

7.3.2.2.3 预期结果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设备的用户侧接口到网络侧接口间 N×64
kbit/s数字连接及2048 kbit/s

通道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5 ms。

7.3.3 抖动传递特性

E1 接口抖动传递特性测试见GB/T 14760—1993 的4.3。

7.4 IP 性能测试

7.4.1 吞吐量及传输时延

7.4.1.1 0LTPON 线路吞吐量及传输时延

7.4.1.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9.32708in;height:4.98681in" />

图24 IP 性能测试配置

7.4.1.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b) 将 OLT 的 GE 接口和 ONUi~ONU,(i>10) 的10/100BASE-T
接口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 应端口;

c) 对于下行链路,从网络分析仪端口1向OLT 按 照IETF RFC 2544
规定发送数据流,并计算下
行吞吐量;对于上行链路,同时从网络分析仪的2~i+1 端口向1端口按照 IETF
RFC 2544
规定发送数据流,测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
节,并计算上行吞吐量;

d) 根据已经得出的系统吞吐量设置相应的测试流量,用网络分析仪按照IETF
RFC 2544 规定发 送流,测出上下行时延。

注1:OLT 或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注2:多个ONU 或ONU 有多个端口时,配置上下行流时流量尽量在多个端口平分。

7.4.1.1.3 预期结果

记录测试结果。

7.4.1.2 ONU 端口吞吐量及传输时延

7.4.1.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7.4.1.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b) 将 OLT 的 GE 接口和 ONU 的10/100BASE-T
接口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

c) 对于上行链路,从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端口1按照 IETF RFC 2544
规定发送数据流,并计算
吞吐量;对于下行链路,从网络分析仪端口1向端口2按照IETF RFC 2544
规定发送数据流,

GB/T 33843—2017

测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并计算吞吐量;

d)
根据已经得出的系统吞吐量设置相应的测试流量,用网络分析仪发送用网络分析仪按照
IETF RFC 2544 规定发送流,测出上下行时延;

e) 将 ONU₁ 配置为 GE 端口,OLT 采用GE
接口,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只配置 ONU₁ 的数据,重复步骤
c)~步骤d)。

注:OLT 或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7.4.1.2.3 预期结果

记录测试结果

7.4.2 长期丢包率

7.4.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7.4.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b) 将 OLT 的 GE 接口和 ONU 的10/100BASE-T
接口分别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

c) 按 PON 线路吞吐量的90%设置测试流量,从网络分析仪端口1向端口2~i+1
对发测试数
据流,配置时应保证每个设备端口的上下行流量都接近设备端口吞吐量的90%。长时间测试
的参考测试时间长度如下:

——2 h;

— 4 h;

———8 h;

— 12 h;

--24 h。

注:OLT 或 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7.4.2.3 预期结果

长时间测试无丢包。

7.4.3 背对背缓冲能力

7.4.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7.4.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b) 将 OLT 的 GE 接口和 ONU 的10/100BASE-T
接口分别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

c) 根据已经得出的系统吞吐量按照IETF RFC 2544
规定发送数据流,测出设备的 buffer长度。 注:OLT 或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GB/T 33843—2017

7.4.3.3 预期结果

记录测试结果。

8 功能验证

8.1 动态带宽分配(DBA) 功能

8.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5。

style="width:9.92014in;height:5.07361in" />

图25 DBA 验证测试配置

8.1.2 固定带宽(Fix)带宽分配

8.1.2.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连接设备,n=2,ONU₂ 的用户侧接口为 GE 接口;

b) 配置 OLT 对 ONU₁ 的 DBA 参数为 CIR=60 Mbit/s,PIR=80 Mbit/s;配置
OLT 对 ONU₂ (采用GE 口)的 DBA 参数为CIR=890 Mbit/s,PIR=1000 Mbit/s;

c)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₂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
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

d) 配置 OLT 对 ONU 的 DBA 参数为FIR=40 Mbit/s,CIR=60 Mbit/s,PIR=80
Mbit/s;配置 OLT 对 ONU₂ (采用GE 口)的 DBA 参数为CIR=890
Mbit/s,PIR=1000 Mbit/s;

e)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₁
不发送上行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

f) 比较步骤 c)和步骤 e)中 ONU。
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注:本标准中固定带宽:FIR; 保证带宽:CIR-FIR; 尽力而为带宽:PIR-CIR。

8.1.2.2 预期结果

步骤e)与步骤c)相比,ONU。 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40 M。

GB/T 33843—2017

8.1.3 固定+保证(Fix+Assure) 带宽分配

8.1.3.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连接设备,n=2,ONU。 的用户侧接口为 GE 接口;

b) 配置 OLT 对 ONU₁ 的 DBA 参数为 FIR=40 Mbit/s,CIR=60 Mbit/s,PIR=80
M;配置

OLT 对 ONU₂ 的 DBA 参数为 CIR=890 Mbit/s,PIR=1000 Mbit/s;

c)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₁
不发送上行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

d)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₂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₁ 发送60 M
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₁ 和 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

e) 比较步骤c)和步骤 d)中 ONU。
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保证带宽分配。

8.1.3.2 预期结果

步骤c)与步骤 d)相比,ONU。 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20 M。

8.1.4 固定带宽(fixed)+ 保证带宽(assured)+尽力而为(Best
Efort)带宽分配

8.1.4.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连接设备,n=2,ONU、ONU₂ 的用户侧接口均为GE 接口;

b) 配置 OLT 对 ONU₁ 的 DBA 参数为 CIR=60 Mbit/s,PIR=80 Mbit/s;配置
OLT 对 ONU₂ (采用GE 口)的DBA 参数为 CIR=890 Mbit/s,PIR=1000 Mbit/s;

c)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₁
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 获得的上行带宽;

d) 配置 OLT 对 ONU₁ 的 DBA 参数为 FIR=150 Mbit/s,CIR=300
Mbit/s,PIR=500 Mbit/s; 配置 OLT 对 ONU₂ (采用GE 口)的DBA 参数为
CIR=400 Mbit/s,PIR=1000 Mbit/s;

e)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2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₁
不发送上行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

f) 比较步骤 c)和步骤 e)中 ONU。
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g)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₂ 发送上行1 G 流量,对 ONU₁ 发送150 Mbit/s
上行流量,包长随 机,检查 ONU₁ 和 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

h) 比较步骤e)和步骤 g)中 ONU2
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保证带宽分配;

i)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₁ 发送上行500 Mbit/s 流量,分别检查 ONU₁ 和
ONU。 所占用的 带宽;

j)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₁ 发送上行600 Mbit/s 流量,分别检查 ONU₁ 和
ONU。 所占用的 带宽;

k)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 ONU₂ 停止发送上行1 G 流量,与步骤j)进行比较,验证
ONU₁ 是否支持 尽力而为带宽分配

8.1.4.2 预期结果

步骤e)与步骤 c)相比,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150 Mbit/s。

步骤 g)与步骤 c)相比,ONU₂ 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150 Mbit/s。

GB/T 33843—2017

步骤i)中 ,ONU, 应至少获得300 Mbit/s 带宽,ONU₂ 应至少获得400 Mbit/s
带宽,两个 ONU 应

共享分得PON 口剩余的带宽。

步骤j)中 ,ONU: 不超过500 Mbit/s。

步骤k) 中,ONU₁ 应支持尽力而为带宽分配。

8.2 业务 QoS 保证

8.2.1 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2.1.1 基于以太网MAC
帧封装协议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2.1.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style="width:9.52708in;height:5.14028in" />

图26 业务 QoS 验证测试配置

8.2.1.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的基于以太网 MAC
帧封装协议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为采用IPoE 和 PPPoE 两种封装
协议的上行业务流配置不同的优先级标记;

c)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 ONU
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上行流,分别采用 IPoE 和 PPPoE
封装方式,检查从 OLT 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8.2.1.1.3 预期结果

在 OLT 上联接口处,采用不同封装协议的上行流携带不同的优先级标记。

8.2.1.2 基于 MAC
地址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2.1.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GB/T 33843—2017

8.2.1.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的基于 MAC 地址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 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并为相应的源/目地 MAC
地址配置好相应的优 先级标记参数;

c)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 ONU 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源/目的 MAC
地址不同的上行 流,检查从 OLT
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8.2.1.2.3 预期结果

在 OLT 上联接口处,源/目的 MAC 地址不同的上行流携带不同的优先级标记。

8.2.1.3 基于 IP
地址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2.1.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1.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的基于IP 地址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 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并为不同的源/目地 IP
地址配置好相应的优先级标记 参数;

c)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 ONU 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源/目的 IP
地址不同的上行流, 检查从 OLT
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8.2.1.3.3 预期结果

在 OLT 上联接口处,源/目的 IP 地址不同的上行流携带不同的优先级标记。

8.2.1.4 基于 IP TOS/DSCP
字段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2.1.4.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1.4.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的基于 IP 包 TOS/DSCP
字段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并为配置好相应的 TOS/DSCP 字
段到优先级标记参数的映射表;

c)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 ONU 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 TOS/DSCP
字段各不相同的上 行流,并保证两条流的 TOS/DSCP
字段会映射到不同的优先级参数;

d) 检查从 OLT 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GB/T 33843—2017

8.2.1.4.3 预期结果

在 OLT 上联接口处,TOS/DSCP 字段不同的上行流应携带不同的优先级标记。

8.2.1.5 基于 TCP/UDP
端口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2.1.5.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1.5.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的基于 IP 包的 TCP/UDP
端口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并为配置好相应的 TCP/UDP

段到优先级标记参数的映射表;

c)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 ONU 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 TCP/UDP
端口号各不相同的上

行流,并保证两条流的 TCP/UDP 端口号会映射到不同的优先级参数;

d) 检查从 OLT 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8.2.1.5.3 预期结果

在 OLT 上联接口处,TOS/DSCP 字段不同的上行流应携带不同的优先级标记。

8.2.2 业务优先级标记处理

8.2.2.1 优先级标记修改

8.2.2.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2.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在 OLT/ONU 上配置来自 ONU₁ 和 ONU₂
的上行以太网流优先级分别为3,5(如果 ONU/ OLT
支持业务优先级标记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

c) 网络分析仪向 ONU, 和 ONU。 发送携带优先级标记为4的以太网流,观察
OLT 上联接口处 接收到的数据帧情况。

8.2.2.1.3 预期结果

在 OLT 的上联接口处,来自 ONU₁ 和 ONU₂
的以太网帧携带的优先级标记分别为3,5。

8.2.2.2 优先级标记复制

8.2.2.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GB/T 33843—2017

8.2.2.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在 OLT/ONU 上开启支持 VLAN Stacking 功能,配置相应的外层 VLAN
标记,并使能优先 级级标记复制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

c) 网络分析仪向 ONU 用户端口发送携带优先级标记为4的数据帧,观察 OLT
上联接口处接收 到的数据帧情况。

8.2.2.2.3 预期结果

在OLT 的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数据帧应携带的两层VLAN
标记,其内外层的优先级标记都应该

为4。

8.2.3 业务流限速

8.2.3.1 基干物理端口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8.2.3.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3.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在 OLT/ONU 上激活基于 ONU/ 用户侧物理端口进行限速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 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并配置 ONU 的端口 A
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

8 Mbit/s,端口B 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0 Mbit/s,配置 ONU,
上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

12 Mbit/s;

c) 通过网络分析仪从 OLT 的上联接口向 ONU₁ 端口 A、端 口 B、ONU₂
分别发送速率为

15 Mbit/s 的下行测试数据流;

d) 观察 ONU₁ 端口A、端口B 和 ONU₂ 接收到的速率大小。

8.2.3.1.3 预期结果

ONU₁ 的以太网端口A 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8 Mbit/s,端口B
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

小为10 Mbit/s 限速精度在5%以内;

ONU, 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分别为12 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8.2.3.2 基于 VLAN ID
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8.2.3.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3.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GB/T 33843—2017

b) 在 OLT/ONU 上激活基于VLAN ID进行限速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OLT 上的该功能),配置 VLAN 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8
Mbit/s,配置 VLAN₂ 的最 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0 Mbit/s,配置 VLAN₃
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2 Mbit/s。 配置 ONU: 端口A 映射到 VLAN₁ , 端口
B 映射到 VLAN₂ , 配置 ONU₂ 上的端口映射到 VLAN₃ ;

c) 通过网络分析仪从 OLT 的上联接口向 ONU₁ 的端口 A、端口B 和 ONU,
分别发送速率为

15 Mbit/s 的下行测试数据流;

d) 观察 ONU₁ 和 ONU₂ 各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速率大小。

8.2.3.2.3 预期结果

ONU₁ 的以太网端口A 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8 Mbit/s,以太网端口B
接收到的下行数据

流量大小为10 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ONU, 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分别为12 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8.2.3.3
基于以太网优先级标记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8.2.3.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3.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在 OLT/ONU 上激活基于以太网优先级标记进行限速的功能(如果 ONU/OLT
支持该功能, 则禁止ONU/OLT
上的该功能),配置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5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

8 Mbit/s,配置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4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0
Mbit/s,配置以太网优先 级标记为3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2 Mbit/s;

c) 通过网络分析仪从 OLT 的上联接口向 ONU
的用户端口分别发送三条速率为15 Mbit/s 的
下行测试数据流,其中一条流的以太网优先级为5,一条流的以太网优先级为4,一条流的以
太网优先级为3;

d) 观察 ONU 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速率大小。

8.2.3.3.3 预期结果

ONU 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流中,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5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8
Mbit/s,以 太网优先级标记为4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10
Mbit/s,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3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

12 Mbit/s。

8.2.4 业务优先级调度策略

8.2.4.1 下行绝对优先级调度策略

8.2.4.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4.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GB/T 33843—2017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基于优先级标记对下行业务流进行绝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如果 ONU/ OLT
支持下行业务调度,则禁止 ONU/OLT 的下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c) 在 OLT/ONU 上限制 ONU 以太网端口的最大下行业务速率为10 Mbit/s;

d) 从网络分析仪向OLT 上联接口发送2条下行业务流,速率均为10
Mbit/s,分别携带不同的优 先级标记,观察 ONU 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2.4.1.3 预期结果

ONU 仅能接收到高优先级业务流。

8.2.4.2 下行加权优先级调度策略

8.2.4.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4.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

b) 激活 OLT/ONU
基于优先级标记对下行业务流进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如果 ONU/

OLT 支持下行业务调度,则禁止 ONU/OLT
的下行优先级调度功能),配置其8个队列权值 分别为10,10,10,10,10,15,15,20;

c) 限制 ONU 以太网端口的最大下行业务速率为10 Mbit/s;

d) 从网络分析仪向OLT 上联接口发送8条下行业务流,速率均为10
Mbit/s,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分别为0,1,2,3,4,5,6,7,观察ONU
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2.4.2.3 预期结果

ONU
接收到8条流的报文,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分别所占有的流量为总流量的10%,10%、

10%,10%,10%,15%,15%,20%,超出部分流量均丢弃。

8.2.4.3 上行绝对优先级调度策略

8.2.4.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4.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搭建测试配置;仅使用1个OLT 的百兆上联接口,保证 ONU₁ 和
ONU。 的上行吞吐 率都能达到100 Mbit/s,并禁止 ONU
的上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b) 激活 OLT/ONU
基于优先级标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如果 ONU/ OLT
支持上行业务调度,则禁止 ONU/OLT 的上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c) 用网络分析仪向 ONU₁ 端口 A 发送1条上行业务流,速率为100
Mbit/s,携带的优先级标记 分别为3,用网络分析仪向 ONU₁ 端口B
发送1条上行业务流,速率为100 Mbit/s,携带的优 先级标记分别为4;观察 OLT
上联口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GB/T 33843—2017

8.2.4.3.3 预期结果

OLT 上联口仅能接收到优先级高的流。

8.2.4.4 上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策略

8.2.4.4.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6。

8.2.4.4.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6建测试配置;仅使用1个 OLT 的百兆上联接口;

b) 激活 OLT/ONU
基于优先级标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如果 ONU/ OLT
支持上行业务调度,则禁止 ONU/OLT
的上行优先级调度功能),配置其8个队列权值 分别为10,10,10,10,10,15,15,20;

c) 从网络分析仪ONU 端口向 OLT 上联接口发送8条上行业务流,速率均为25
Mbit/s,携带的 优先级标记分别为0,1,2,3,4,5,6,7,观察 OLT
上联口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2.4.4.3 预期结果

OLT
上联口接收到8条流的报文,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分别所占有的流量为总流量的10%,

10%,10%,10%,10%,15%,15%,20%,超出部分流量均丢弃。

8.3 加密功能

8.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7。

style="width:9.54028in;height:5.39792in" />

图27 加密功能测试配置

GB/T 33843—2017

8.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7搭建测试配置;

b) 网络分析仪端口1分别向端口2~端口4发送数据;

c) 在网络分析仪端口4截获数据流进行分析,看数据流是否加密;

d) 将 OLT 与 ONU₁ 、ONU₂ 开启加密功能;

e) 重复步骤2)、步骤3);

8.3.3 预期结果

步骤 c)中,数据流应该都没有加密。

步骤 e)中,发向端口2、端口3的数据流应都已加密且不相同。

8.4 0NU 认证功能

8.4.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8。

style="width:9.65347in;height:5.46042in" />

图28 0 NU 的认证测试配置

8.4.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8搭建测试配置;

b) 在认证服务器上配置正确的 ONU 序列号/password;

c) 通过网管查看 ONU 认证信息;

d) 网络分析仪发送上下行流量,检查是否能被正确接收;

e) 选择一个没有在认证服务器上配置相应 ONU 的序列号或者
password,连接入 PON 网络并 加电;

f) 检查 ONU 认证是否失败;

g) 网络分析仪发送上下行流量,检查是否被拒。

GB/T 33843—2017

8.4.3 预期结果

步骤 c)中,应正确完成 ONU 认证。

步骤 d)中,流量应被正确接收。

步骤 f)中,ONU 应认证失败。

步骤 g)中,应无法收到上下行流量。

8.5 VLAN 功能

8.5.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9。

style="width:9.84722in;height:5.81389in" />

图29 VLAN 功能验证测试配置

8.5.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9搭建测试配置;

b) 将 ONU₁ ~ONU₄ 的10/100BASE-T 接口加入不同的 VLAN
广播域:ONU₁、ONU。 的加入

VLAN₁ ,ONU₃ 、ONU₄ 的 加 入 VLAN₂ ;

c) 网络分析仪向ONU₁ ~ONU, 发送VLAN ID为 VLAN₁ 、VLAN₂ 的 IEEE
802.1Q帧,验证被 测设备 VLAN 广播域的正确性,以及端口VLAN 的隔离情况;

d) 将 ONU₁ 、ONU₂ 的10/100BASE-T 接口默认 VLAN
ID分别设置为:VLAN₁,VLAN₂ ;

e) 由网络分析仪向 ONU₁ 、ONU₂ 的10/100BASE-T 接口发送非 IEEE 802.1Q
帧,验证 ONU₁、 ONU。 对添加默认VLANID 的支持情况;

注 1 : 按 PON 端口或 MAC 地 址 划 分 VLAN 的测试可仿照此过程。

注 2 : OLT 或 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8.5.3 预 期 结 果

步骤 c)中,VLAN ID为VLAN₁ 的数据帧只能在 ONU₁、ONU。 进行广播,VLAN ID
为 VLAN₂

GB/T 33843—2017

的数据帧只能在 ONU₃ 、ONU₄ 进行广播。

步骤e)中,非 IEEE 802.1Q帧经过ONU、ONU₂ 后,分别被添加VLAN ID为 VLAN₁
和 VLAN2

的 VLAN 头。

8.6 帧过滤功能

8.6.1 0LT 帧过滤

8.6.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5。

8.6.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搭建测试配置;

b) 关闭 ONU 的帧过滤功能,开启 OLT 的帧过滤功能;

c) 配置 OLT 对 IPoE 封装的帧进行过滤;

d)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端口1同时发送 IPoE 封装的帧和 PPPoE 封装的帧;

e) 配置 OLT 对 PPPoE 封装的帧进行过滤;

f)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端口1同时发送 IPoE 封装的帧和PPPoE 封装的帧;

g) 配置 OLT 对源 IP 地址为172.24.10.X 的流进行过滤;

h)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源 IP 地址为172.24.10.X 和172.24.10.Y
的两条流(X 不等于Y);

i) 配置 OLT 对目的 IP 地址为172.24.10.X 的流进行过滤;

j)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目的IP 地址为172.24.10.X 和172.24.10.Y
的两条流(X 不等于Y);

k) 配置 OLT 对 TCP/UDP 源端口号为X 的流进行过滤;

1)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 TCP/UDP 源端口号为 X 和 Y 的两条流(X 不等于Y);

m) 配置 OLT 对 TCP/UDP 目的端口号为 X 的流进行过滤;

n)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 TCP/UDP 目的端口号为X 和 Y 的流(X 不等于Y);

o) 配查 OLT 对源 MAC 地址为00-00-11-11-11-X 的流进行过滤;

p)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源 MAC 地址为00-00-11-11-11-X
和00-00-11-11-11-Y(X 不等于Y)、 目的MAC 地址为网络分析仪端口1的源 MAC
地址的流;

q) 配置 OLT 对目的 MAC 地址为网络分析仪端口1的源 MAC
地址的流进行过滤;

r)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目的 MAC 地址为网络分析仪端口1的源 MAC
地址的流;

s) 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源 MAC 为表17中地址的帧;

t) 网络分析仪反方向打流,重复步骤 d)~ 步骤 s);

u) 配置 OLT 过滤来自用户端口目的地址为多播地址的 UDP 流;

v) 配置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 UDP 流,其中目的 IP 地址为239.X.Y.Z, 目 的
MAC 地址为 01-00-5e-X-Y-Z(其中 X,Y,Z 的取值为0~255中任意数值);

w) 配置 OLT 过滤来自用户端口的 DHCP OFFER、ACK、NAK 帧 ;

x) 配置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 DHCP OFFER、ACK、NAK 帧;

y) 配置 OLT 过滤来自用户端口的 IGMP 查询帧;

z) 配置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 IGMP 查询帧。

8.6.1.3 预期结果

步骤 d)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只能收到 PPPoE 封装的帧。

GB/T 33843—2017

步骤 f)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只能收到 IPoE 封装的帧。

步骤 h)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源 IP 地址为172.24.10.X 的流。

步骤j)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目的IP 地址为172.24.10.X 的流。

步骤1)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 TCP/UDP 源端口号为 X 的流。

步骤 n)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 TCP/UDP 目的端口号为 X 的流。

步骤 p)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源 MAC 地址为00-00-11-11-11-X 的流。

步骤 r)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目的MAC 地址是自己地址的流。

步骤 t)中,设备应能按照表17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步骤 t)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与步骤d)~ 步骤 r)结果相同。

步骤 v)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组播流。

步骤 x)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 DHCP OFFER、ACK、NAK 帧。

步骤 z)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不能收到 IGMP 查询帧。

表17 预定义和保留 MAC 地址

MAC地址

作用

缺省行为

可选配置为

参考标准

01-80-C2-00-00-00

桥组地址(BPDUs)

block

none

IEEE 802.1D—2004的表7-9

01-80-C2-00-00-01

PAUSE

block

none

IEEE 802.3—2008

01-80-C2-00-00-02

慢速协议(LACP,EFM

OAMPDUs)

peer

none

IEEE 802.3—2008的表43B-1

01-80-C2-00-00-03

EAP over LANs

block

peer

IEEE 802.1X—2004的表7-2

01-80-C2-00-00-04-01-80-

C2-00-00-0F

保留

block

none

IEEE 802.1D—2004的表7-9

01-80-C2-00-00-10

所有LAN的桥管理地址

block

none

IEEE 802.1D—2004的表7-10

01-80-C2-00-00-20

GMRP

block

none

IEEE 802.1D—2004的表12-1

01-80-C2-00-00-21

GVRP

block

none

IEEE 802.1Q—2005的表11-1

01-80-C2-00-00-22-01-80-

C2-00-00-2F

保留GARP应用地址

block

forward

IEEE 802.1D—2004的表12-1

01-80-C2-xx-xx-xy

CFM

forward

block

IEEE 802.1ag—2007的表8-9

注:"block"是指不转发,"forward"是指转发,"peer"是指进行本地处理和应答。

8.6.2 ONU 帧过滤

8.6.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5。

8.6.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搭建测试配置;

GB/T 33843—2017

b) 关闭 OLT 的帧过滤功能,开启 ONU 的帧过滤功能;

c) 其余测试步骤同8.6.1.2。

8.6.2.3 预期结果

8.6.1.3 。

8.7 广播/组播帧抑制功能

8.7.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5。

8.7.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搭建测试配置;

b) 网络分析仪分别连接 OLT 和 ONU;

c) 在相应端口(OLT 和 ONU)
启动广播/组播帧抑制功能,设置不同带宽百分比或帧速率;

d) 从网络分析仪向相应端口发送广播/组播帧;

e) 观察结果。

8.7.3 预期结果

步骤 e)中,结果应符合设置的数值(带宽百分比或帧速率)。

8.8 二层隔离功能

8.8.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5。

8.8.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5搭建测试配置;

b) 打开 ONU 间二层隔离功能;

c) 将网络分析仪端口2的MAC 地址配置为000000000001,端口3的MAC
地址配置为0000 00000002;

d) 网络分析仪端口2与端口3分别向端口1发送数据;

e)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 ONU₁ 发送目的 MAC 地址为FF FF FF FF FF FF 的 MAC
测试帧;

f) 停止发送步骤 e)中的 MAC 测试帧;

g)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 ONU₁ 发送目的 MAC 地址为000000000002的 MAC
测试帧;

h) 停止发送步骤 g)中的 MAC 测试帧;

i) 打开 ONU 端口间二层隔离功能;

j) 将端口3与 ONU₂ 间的连线连接到 ONU₁ 第二端口上;

k) 重复步骤c)~步骤 h)。

8.8.3 预期结果

步骤d)中,端口1能正确接收数据。

GB/T 33843—2017

步骤 e)中,端口3不应收到 MAC 测试帧。

步骤 g)中,端口3不应收到 MAC 测试帧。

步骤k)中,与步骤 c)~步骤 h)的结果相同。

8.9 快速生成树

8.9.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0。

style="width:10.65347in;height:4.41042in" />

图30 快速生成树功能验证

8.9.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30搭建测试配置;

b) 将交换机的端口1~端口3分别与 OLT 的各GE
接口相连,交换机的端口4与网络分析仪端 口1相连,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
i+1 与各 ONU 的10/100BASE-T 接口相连;

c) 配置相应数据,启用快速生成树功能,检查端口的快速生成树状态;

d) 网络分析仪端口1与端口2~端口i+1 发送双向数据流;

e) 检查收发包情况,以及流量所使用的端口。

注:OLT 或 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8.9.3 预期结果

步骤 e)中,应只有一条链路可用。

8.10 组播功能

8.10.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1。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9.66667in;height:5.14028in" />

图31 组播功能测试配置

8.10.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31搭建测试配置,打开 OLT 的 IGMP
Snooping功能,观察组播组的数量;

b) 网络分析仪端口1发送成员查询包;

c)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 ONU₁ 发送 IGMP 报文加入IP 组播组225.1.1.1;

d) 网络分析仪端口1发送 IP 地址为225.1.1.1的测试帧;

e)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 ONU₁ 发送IGMP 报文退出IP 组播组225.1.1.1;

f) 停止发送步骤d)中的测试帧;

g) 打开 OLT 的 IGMP Proxy功能;

h) 网络分析仪端口1发送成员查询包;

i) 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3分别向 ONU、ONU: 发送IGMP 报文加入 IP
组播组225.1.1.1;

j) 网络分析仪端口1发送 IP 地址为225.1.1.1的测试帧;

k) 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 ONU₁ 发送IGMP 报文退出IP 组播组225.1.1.1;

1 停止发送步骤j)中的测试帧。 注:假设只有ONU₁ 和 ONU, 两个 ONU。

8.10.3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3都应收到成员查询包。

步骤 c)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接收到端口2发送的 IGMP 报文。

步骤 d)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收到测试帧,而端口3不应收到测试帧。

步骤
e)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3都收不到测试帧,端口1收到网络分析仪端口2发送的IGMP

报文。

步骤 h)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3都应收到源 MAC 地址为 OLT
地址的成员查询包。

步骤i)中,网络分析仪端口1接收到1个源 MAC 地址为 OLT 地址的 IGMP 报文。

步骤j)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3都收到测试帧。

步骤
k)中,网络分析仪端口2收不到测试帧,而端口3应收到测试帧,端口1收不到网络分析仪端

口2发送的IGMP 报文。

GB/T 33843—2017

8.11 SCB 测试

8.1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1。

8.11.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31搭建测试配置,将网络分析仪的GE 接口连到 OLT,10/100 M口连到
ONU₁ ~ONU, (假设 i>10);

b) 从网络分析仪的GE 接口经 OLT 向各 ONU 共发送比系统吞吐量少20 Mbit
的数据流;

c) OLT 向 ONU 发送20 M 的广播帧;

d) 观察各 ONU 的帧接收情况。

注:OLT 或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8.11.3 预期结果

各 ONU 都应能收到该广播帧,且 IP 背景流应不受影响。

8.12 链路聚集功能

8.1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0。

8.1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30搭建测试配置(假设 OLT 的网络侧有3个GE 接口);

b) 将交换机的端口1~端口3分别与 OLT 的各GE
接口相连,交换机的端口4与网络分析仪端
口1相连,网络分析仪端口2~端口i+1 与各 ONU 的10/100BASE-T 接口相连;

c) 网络分析仪交换机发送共1 Gbit 的数据流;

d) 通过网络分析仪观察各 GE 接口的流量;

e) 断开 GE₁ 口,通过网络分析仪观察GE₂ 、GE 的流量。 注:OLT 或ONU
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8.12.3 预期结果

步骤 d)中,流量应均分到 GE、GE₂ 、GE 口上。

步骤 e)中,原GE₁ 口流量被平均分担到 GE₂ 、GE₃ 上。

8.13 VLAN stacking

8.13.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1。

8.13.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GB/T 33843—2017

a) 按图31搭建测试配置,将网络分析仪分别与被测设备端口相连;

b) 在 OLT 上创建业务 VLAN₁ 和业务 VLAN₂ ;

c) 在 ONU₁ 和 ONU。 上按照端口创建用户 VLAN₁ 和用户VLAN₂ , 都加入业务
VLAN₁ ;

d) 在 ONU3 上按照端口创建用户VLAN₁ 和用户VLAN₂ , 加入业务VLAN₂ ;

e) 由网络分析仪向 ONU、ONU₂ 和 ONU₃ 发送业务 VLAN ID为 VLAN₁ , 用户
VLAN ID也 为VLAN₁ 的 IEEE 802.1Q 帧,验证同一个 VLAN 间 VLAN
广播域的正确性以及同一个 VLAN 间的VLAN 隔离情况。

8.13.3 预期结果

步骤 e)所发 IEEE 802.1Q帧只能在 ONU₁ 和 ONU。 上,用户VLAN ID也为VLAN₁
的端口进行

广播,ONU₁ 和 ONU₂ 上的其他端口和 ONU。 上的端口都无法收到,且OLT 的上联
GE 接口的输出数

据包应具有双VLAN ID。

8.14 ONU 掉电通知功能

8.14.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2。

style="width:6.98681in;height:3.56042in" />

图32 0 NU 掉电通知功能验证

8.14.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32搭建测试配置;

b) 将其中一个 ONU 电源关闭,查看 OLT 的告警情况;

c) 再将其电源开启,查看 OLT 的告警情况。

8.14.3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OLT 应对该ONU 的掉电事件进行记录。

步骤 c)中,掉电记录应更新。

8.15 光纤保护倒换功能

8.15.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3。

GB/T 33843—2017

style="width:9.80694in;height:5.37361in" />

图33 骨干光纤保护自动倒换测试配置

8.15.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33搭建测试配置;

b) 通过网络分析仪发测试信号;

c) 通过网管设置为光纤自动保护倒换方式;

d) 在工作光通道(W)
上模拟保护倒换准则给出的条件。人为断开工作光通道(W) 来模拟信号丢
失或通过增加光衰减器的衰减模拟帧丢失和信号劣化;

e) 用网络分析仪测出丢包数计算倒换时间;

f) 用网络分析仪及网管系统监视,判断系统是否已完成了从工作光通道(W)
到保护光通道(P) 的倒换;

g) 恢复光路;

h) 用网络分析仪测出丢包数计算倒换恢复时间;

i) 重复步骤 d)~步骤 h)5~6 次,计算平均倒换时间 T 和平均恢复时间 T₂
;

j) 对于全保护光纤倒换,测试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需对n
个工作段逐一进行检查。

注: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管系统来检查强制倒换功能。试验强制倒换功能时无需在工作光通道中串入光衰减器,只

需在网管系统上设置强制倒换命令,由网管系统观察倒换是否完成。

8.15.3 预期结果

步骤 f)中,倒换完成后在网管系统上会出现保护倒换事件指示。

步骤e)和步骤 h)中,倒换时间和恢复时间均应小于50 ms。

步骤 i)中,记录 T₁ 和 T₂。

8.16 VoIP 测试

VoIP 测试方法见 YD/T 1532—2006。

GB/T 33843—2017

9 操作维护管理功能验证

9.1 管理方式验证

管理方式验证见 YD/T 1240—2002 的10.1。

9.2 配置管理

9.2.1 网络侧、用户侧接口参数设置

9.2.1.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选定或增加一个端口,对端口相关参数("接口类型”、"帧格式"、"管理状态"、"操作状态"、
“MAC 地址数量"与“接入速率”等)进行设置;

b) 端口设置完成后,验证端口是否正常工作;

c) 在网管上选中该端口并对该端口进行查询;

d) 该端口进行参数修改,重复步骤 c)。

9.2.1.2 预期结果

步骤 a)中,成功激活或添加了一个新的端口。

步骤 b)中,端口应正常工作。

步骤 c)中,可以查询到该端口的信息与设置的信息相同。

步骤d)中,查询到该端口的信息与修改设置后的信息相同。

9.2.2 业务流参数设置

9.2.2.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网管系统启动后,对业务流参数(如固定带宽、保证带宽、最大带宽和业务优先级等)进行配置;

b) 看业务流参数是否配置成功。

9.2.2.2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应能测试到业务流参数符合网管的配置。

9.2.3 板卡配置功能

9.2.3.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在 OLT 侧增加一个接口;

b) 网管系统启动后,查看该接口的状态。

9.2.3.2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网管拓扑图中增加了该接口,并能对该接口激活。

GB/T 33843—2017

9.2.4 以太网功能配置

9.2.4.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网管系统启动后,进行以太网功能(如VLAN、 帧过滤、组播等)的配置;

b) 查看该功能是否实现。

9.2.4.2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应能测试到本功能起作用。

9.2.5 PON 系统配置功能

9.2.5.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网管系统启动后,进行PON 系统配置(如加密、光纤保护倒换等);

b) 依照8.3和8.15对加密和光纤保护倒换功能进行检验。

9.2.5.2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应能测试到本功能起作用。

9.2.6 实时显示网元状态

实时显示网元状态测试见 YD/T 1250—2003 的10.1.5。

9.2.7 升级系统软件功能

9.2.7.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通过网管控制台发送查询系统软件版本号命令;

b) 如果软件版本低,通过网管对软件版本进行更新。

9.2.7.2 预期结果

步骤 a)中,系统应能返回正确的版本号信息。

步骤b)中,软件版本升级后,能管理当前网上运行的所有网元,且低版本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能自动

迁移至高版本系统中。

9.2.8 温度监控参数配置(可选)

9.2.8.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网管系统启动后,对温度监控参数进行配置;

b) 查看温度监控参数是否配置成功。

9.2.8.2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温度监控参数应配置成功。

GB/T 33843—2017

9.3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测试见 YD/T 1250—2003 的10.2。

9.4 故障和告警管理

故障和告警管理见YD/T 1250—2003 的10.3。

9.5 安全管理

9.5.1 设定操作用户权限

设定操作用户权限测试见 YD/T 1250—2003 的10.4.2。

9.5.2 日志操作

日志操作测试见 YD/T 1250—2003 的10.4.3。

9.5.3 管理区域划分(可选)

9.5.3.1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网管系统启动后对资源进行分配,分到不同的管理区域;

b) 查看资源信息;

c) 在资源所在的管理区域,对资源进行操作:

d) 查看资源信息。

9.5.3.2 预期结果

步骤 b)中,资源分配成功。

步骤 d)中,能够对资源进行操作。

10 环境测试

10.1 测试顺序

环境测试的测试顺序见 YD/T 1250—2003 的12.2.1。

10.2 低温测试

低温测试方法见 YD/T 1250—2003 的12.2.3。

10.3 高温测试

高温测试方法见 YD/T 1250—2003 的12.2.4。

10.4 高湿测试

高湿测试方法见 YD/T 1240—2002 的11.1.3.3。

10.5 光纤温度交变测试

光纤温度交变测试方法见 YD/T 1250—2003 的7.1.4.3。

style="width:3.1067in" />

GB/T 33843—2017

11 电源测试

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测试方法见 YD/T 1156—2009 的16.2。

12 电气安全测试

12.1 绝缘电阻测试

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见YD/T 1141—2007 的8.1。

12.2 电磁兼容测试

电磁兼容的测试方法见GB 9254—2008,GB/T 17618—1998。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843-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13-T 5685-2023 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规程 河北省.pdf